圖:得獎者介紹
Joseph Ryan MICHALSKI
香港大學
火星研究專家
為天問三號采樣選址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地質學家Joseph MICHALSKI博士致力于探索火星上的湖泊和海洋,研究火星火山活動和火山構造等。其統合分析由衛星搜集多年、有關火星湖泊證據的數據,最近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發表了團隊研究結果:科學家們可能大大低估了曾經在古代存在的火星湖泊數量。
中國首輛火星車“祝融”目前正在烏托邦平原勘察,探索近期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礦物學和化學痕跡。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后錢煜奇,成功申請借用四份共計822.6毫克的嫦五“月球科研樣品”。錢煜奇早前向大公報透露,Joseph MICHALSKI是其在港大的合作導師,也參與到中國天問三號任務火星著陸采樣點的前期選址研究當中。
吳藝林
香港中文大學
研細胞活動
覓癌癥治療新法門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吳藝林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物理學及定量生物學。2017年,其在《自然》發表的研究揭示一種可以在生物系統中產生集體振蕩的“弱同步”機制,指出大量不規則運動的細胞個體之間只要有微弱的耦合(weakly-coupled),就可以形成隱藏的周期性集體振蕩。吳教授相信,新發現的活動模式,對研究細菌生物膜的形成過程和結構有深遠影響。當科學家明白生物膜振蕩的過程,便可影響其發展和結構。例如,癌細胞發展最危險的階段便是其分裂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了解癌細胞不同階段的動向和行為,有助找出相應治療方法。